TAGBOX
compare_arrows
Cigar Journal 亞洲版
雪茄學院
雪茄快訊
品味生活
影片專區
Cigar Journal 亞洲版
專業茄評頻道
盲品排行榜
雪茄新聞
趣味新知
雪茄學院
品鑑筆記
小雪茄文化
雪茄研究所
品牌故事
雪茄快訊
品鑑活動
新品發佈
品味生活
茄個朋友
灰茄好去處
周邊文化
影片專區
專業茄評頻道
茄個朋友
雪茄研究所
品鑑活動
品牌故事
灰茄好去處
熱門搜尋
#排行榜
#非古
#醇養雪茄
#知識
#品鑑
#馬杜羅
#測評
#開箱
#小雪茄
#Cigar Journal
登入
忘記密碼?
加入成為會員
獲取最新商品資訊
立即登記
帳戶資料
登出
趣味新知
雜耍藝術與雪茄碰撞的花火
2023年8月24日
0
點讚
雜耍者正在為他即將來臨的表演做準備,有些許的焦躁不安和緊張萬分。他撿起道具又將他們扔出去,但是其中的球不慎滾落到一個角落裡,他試圖撿起的時候,發現一位女攤主放在那裡的垃圾
——
一堆雪茄盒。
文本
: ANDREAS GEBHARD •
照片
: S. NOLTE / THIERRY BISSAT
為了好玩,他拾起三個雪茄盒擺弄著,有趣地發現每隻手各拿著一個盒子,第三個盒子就可以夾在中間。現在,中間的盒子可以拋起來,再夾在另外兩個盒子中間,這樣就可以玩花樣了。因為雪茄盒通常是由非常薄的木頭材料製成,所以想要輕輕地夾住中間的盒子,使其既不滑落也不折斷,還是很有難度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他把雪茄盒拿到舞台上,為了防止雪茄盒打開,他用釘子將其釘住。
他受僱於一家美國的雜耍劇團,面前坐著近千名觀眾,其中許多人都抽著雪茄。他表演完前幾個魔術後,觀眾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作為安可節目,他將中間的雪茄盒高高拋向空中做了一個迴旋,但當他試圖再次接住雪茄盒時,卻將中間的雪茄盒壓碎了,引來觀眾的一陣哄堂大笑,但即便是如此他下次依然會做著同樣的動作。
(
紳士雜耍
JETON /
www.jeton.info
)
雪茄盒的雜耍發明並不完全有跡可循,它起源於
1880
年至
1920
年,當時幾乎所有的雜耍劇場都是供人消費及品抽的場所。在這一時期,雜耍也是最受歡迎的娛樂形式。當時,紳士雜耍也聲名鵲起,它僅僅只是使用紳士產物作為道具,例如禮帽、手帕、硬幣、單片眼鏡、手杖及雪茄本身等,當然還有雜耍球。
玩雜耍的紳士通常會玩一個球、一支雪茄和一頂帽子。他可以把帽子拋起來,然後將雪茄叼在嘴裡,再接住帽子,使帽子在雪茄的帽檐上保持平衡;另一個小把戲是將單片眼鏡放在腳尖上,然後大搖大擺地把它扔到戴眼鏡的地方,也就是眼前。這些盒子非常適合這位變戲法的紳士,很快也就融入他的生活。
雪茄盒雜耍正是因他
——W.C.
費爾茲
(W.C. Fields)
而出名,作為
“
古怪的雜耍藝人
”
,他時常喋喋不休,喃喃自語甚至稍許尖酸刻薄的處事不公。即使在當時,他的
“
幸災樂禍
”
也一定會引來哄堂大笑,他對孩子最為輕飄,但他自顧自地玩弄著雪茄盒、帽子和球。
衡量一個雜耍演員技藝的標準,用箱子作為迴旋的承載道具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1977
年,克里斯
·
克雷默
(Kris Kremo)
是第一個在空中拋接箱子時成功完成了四重迴旋的人;
1994
年,克里斯蒂安
·
克里斯托弗
(Kristian Kristof)
掌握了四重迴旋之外,將三個箱子全部拋出並成功接住。
新興的電影產業、脫衣舞的文化繁榮及電視的興起,結束了偉大的雜耍時代,但電影業仍舊需要優秀的藝人,許多雜耍明星紛紛轉戰電影界。
W.C.
費爾茲
(W.C. Fields)
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仍然可以通過在線觀看欣賞他的表演。下一次,當您坐下來享受一支上好的雪茄時,不妨看看雪茄盒雜耍藝人的表演。
抽雪茄與雜耍有何關係?
雜耍是伴隨著工業化和隨之而來的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中產階級和中下層階級需要娛樂場所,市場的需求帶動投資和新的商業理念。在
18
世紀的英國,由於許多人負擔不起大型劇院和音樂廳的門票,因此需要娛樂的消費者會選擇去酒館,這就是最早的沙龍劇院、歌舞廳和酒館音樂廳及茶園的由來。起初,舞台只是一個講台,演出甚至是在攤位上進行的,入場也是免費,主要的花費在吃喝及社交,人們並不期待安靜或專注,所以雪茄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因此被稱為
“
消費劇院
”
或
“
品鑒劇院
”
的原因。
有雜技演員、魔術師、芭蕾舞演員、歌手、戲劇演員和馴獸師,甚至還有怪誕的小丑、打鬥場面,有著諷刺、模仿等韻味,還有瘸子、巨人或侏儒等在舞台上演繹,令每個觀眾都開懷大笑,所以幽默才是第一要務,這也成就了英國雜耍的標誌,至今仍保有鮮活的生命力。
1850
年左右,第一批音樂廳的出現,是舞台表演成為主要的看點,突然之前,人們開始需要安靜和專注。截止在
1870
年,倫敦出現了
40
家音樂廳,英國其他地區也有
290
家。
法國大革命
(1789-1799
年
)
後,法國當地出現咖啡廳歌詠會和咖啡廳音樂會,稱為
“
咖啡廳音樂會
”
。但是它們並非是咖啡館,而是為了提供娛樂節目的旅館。其中以唱歌為主,圍繞香頌、街頭歌曲和貧民窟歌謠,此外還有滑稽表演藝人及雜技演員,並帶有強烈的世俗傾向。
1850
年前後,巴黎約有
200
家咖啡廳歌舞團。
為了使整個活動更為莊重,音樂廳隨之發展為演奏音樂廳
(Music Hall de Varieté)
、歌劇院
(Revue)
,和迄今為止較為人所熟知的大劇場
(grand spectacle)
。裸體舞蹈、康康舞等極致表演的過去是和現在仍然是音樂廳的標誌產物。
正如一位英國記著所描述的
“
舞者
80%
的衣服穿在頭上,
15%
穿在腳上,整整
5%
的衣服是為了得體。
”
女神遊樂廳
(Folies Bergère)
、紅磨坊
(Moulin Rouge)
和巴黎天堂拉丁舞會
(Paradis Latin)
至今依然活躍,洛伊
·
富勒
(Loïe Fuller)
、玛塔
·
哈丽
(Mata Hari)
、约瑟芬
·
贝克
(Josephine Baker)
和莫里斯
·
舍瓦利耶
(Maurice Chevaliere)
等大腕都曾受邀在此演出。在歌舞劇院,拉
·
古留
(La Goulue)
成為傳奇,捧紅她為康康舞皇后的正是亨利
·
德
·
土鲁斯
-
劳特累克
(Henri de Tou- louse-Lautrec)
。她的真名叫作路易丝
·
祖瑟芬
·
韦伯
(Louise Weber)
,是一位活潑的金紅發女郎,身材豐滿,眼神靈動,因胃口極好而被稱為
“
貪吃鬼
”
,這正是拉
·
古留
(La Goulue)
的意思。
在奧地利,雜耍從一開始就具有類似歌劇的特點。歌劇明星、歌手、戲劇演員和樂隊指揮理所當然地出現在雜耍中。雜耍界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會上演一出短小的鬧劇、滑稽劇或短小的歌劇,當然也會不斷的提供食物。維也納歌舞劇由此發展起來:華麗、多彩、笑話、諷刺等,它是
20
世紀
20
年代維也納最流行的娛樂形式。
(
维也纳阿波罗剧院
(Apollo Theater, Vienna))
時至今日,奧地利第一批雜耍劇團的名字仍然廣為人知“
Leicht'sche Pratervariet
é
"
和
Ronacher
剧团”,當時世界上許多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和表演者都曾在這裡客串演出,玛丽卡
·
罗克
(Marika Rökk)
是羅納赫爾最為偉大的發現之一,她在
20
歲時就已成為雜耍明星,並因此收到了第一份電影角色的邀請。
德國雜耍的前身是波爾卡酒吧和馬戲團,隨後在所謂的歌舞團和劇院中出現雜技、魔術、小丑表演、盛裝舞步和其他特技表演,這些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並由此產生第一批雜耍劇場。從
1880
年起,大型雜耍劇場開始為餐飲和品抽劇場出現。
1900
年,漢諾威已有
9
茄雜耍劇院,柏林則多達
80
家!其中許多劇場的座位數遠遠超過了
1000
個。在德國,人們傾向於購買編號節目,也就是說,人們只需要購買最不同的藝術家的演出,然後他們一個接一個登場,所有看起來有前途的藝術家都會有機會參與演出。
1895
年
11
月
1
日在柏林冬季花園上演了雜耍劇《生物放大鏡——現代最有趣的發明》。斯克達拉諾夫斯基
(Skladanowsky)
兄弟在其中放映了他們的第一部電影,後來事實證明這是第一次公開放映電影。
以為當代人如此描述冬宮“在大廳裡,人們可以舒舒服服地合上一瓶啤酒,抽上一支雪茄,同時目不轉睛的欣賞台上的表演。”
在美國,當時已經出現了四種與雜耍類似的表演形式:雜耍表演、吟詠表演、特技表演和毛怪表演,都對美國雜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隨著
1860
年到
1890
年的移民浪潮,雜耍的理念由此傳入美國,紐約很快成為娛樂中心。從
1890
年到
1930
年,這段時間的雜耍達到鼎盛時期。德國移民者奧斯卡·漢默史坦一世
(Oscar Hammerstein I)
從雪茄雜工一步步成為了百萬富翁,他在紐約一個不景氣的街區開設了奧林匹亞劇院和維多利亞劇院,這條街也很快成為了百老匯。
緊接著齊格菲爾德歌舞劇,促進法國雜耍藝術的美式化,並為整個美國樹立了標準。舒伯特
(Shubert)
兄弟將德國雜耍美國化。直至
1914
年紐約共有
65
家雜耍劇場,希波德羅姆劇院擁有
5200
個座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劇院”,舞台寬度長達
61
米
(
約
200
英呎
)
,高度為
33
米
(
約
110
英呎
)
。另外在皇宮劇院
(
約有
1800
個座位
)
,安娜·帕夫洛娃
(Anna Pavlova)
跳舞,海倫·特勞貝爾
(Helen Traubel)
唱歌,彼得·馬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
指揮,很快他們每天演出四場,最貴的票價為
1
美元,爵士樂融入其中,大象也開始登上舞台,小人國表演廣受歡迎。
(
纽约希波德罗姆剧院
(Hippodrome, New York))
1922
年到
1929
年間,雜耍行業在股票市場上非常景氣,於是劇院信託公司由此應運而生。全盛時期,
E.F.Albee
在美國擁有
350
家雜耍劇團,每年有超過
20000
名演員進行演出,巡演時長達
78
周。
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興起、脫衣舞的熱潮和電視的出現幾乎結束了偉大的雜耍時代。起初,著名的劇院一直在電影和雜耍節目之間交替演出,曼哈頓的無線電城音樂廳就是如此的一個“全國表演場所”,它被視為一家電影院,擁有
6200
個俱樂部座椅,在寬為
40
米
(
約
130
英呎
)
、高為
20
米
(
約
65
英呎
)
的舞台上同時上演雜耍和電影節目。
1967
年,電影明星朱迪·嘉蘭
(Judy Garland)
在皇宮劇院上演了最後一場雜耍,皇宮劇院以每天
4500
美元的酬金聘請她演出
14
天,由於演出非常成功引爆全城而被迫取消,連續
6
個月售罄。
一些雜耍團至今仍在保留,許多劇團已經重新開張。在綜藝節目大受歡迎的環境下,許多優秀的老節目重新煥發生機,新節目也被逐漸挖掘。
如果有機會到所在的地區去看看吧,在此期間,感受雜耍藝術的魅力,而你只需計劃品抽雪茄。
(*全文中為說明當時雜耍場景,使用當時的術語如“侏儒”等,這些術語在如今已過時,並被認為帶有歧視性)
*
文章資料來源自:
CigarJournal
0
點讚
更多文章
RONALD LAU
Editor in Chief
Tucker has sold over 5 million books as a 4x NYT Bestselling Author and is the co-founder of Scribe.
最新文章
【新品速報】克里斯托弗 尼加拉瓜 羅伯圖
【雪茄品鑑】唯佳 龍年限量版
豪門酒莊恩怨錄
科潘之花二十週年特級珍藏限量版 全球首發
人氣文章